“第11章 信数据得永生”
–《未来简史》,Yuval Noah Harari
畅销书《未来简史》描绘了人类正在迎来的新兴宗教—“数据主义”,数据将主宰一切的时代终将来临。作者自称并非信口开河,当前大量商业和科学机构正在信奉“数据主义“。数据主义者认为,全人类可以看作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,个体都是里面的一个芯片。那么,单一数据处理系统的产出是什么呢?就是一个全新的甚至效率更高的数据处理系统—物联网(Internet of All Things)。万物互联时代,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。
封闭的医疗圈子,信息自由是否依然是最高的善?
一个医生、患者、设备自身与相互间关联结合形成的网络,可以实现资源智能化、信息共享与互联,即所谓的医疗物联网已经到来。数据是未来医疗发展的核心,与普通数据不同之处在于,医疗数据关系到患者隐私,加之长期监管部门对医疗信息化的放权,医疗机构各成体系,数据根本难以共享,数据孤岛的形成,加之数据的非结构化和数据质量,数据主义的万物互联,在底层似乎已缺乏了基础。
那么,谁来把底层数据孤岛的打通?
(1)基础层数据的把控
我们首先来看看数据的流向,以药品/器械流通为例来,
这里包括:
1)研发类数据,比如生命科学研究、新药研发、动物实验等数据;
2)患者数据,比如疾病、诊断检测、用药、预后、随访等数据;
3)健康数据,比如早筛、体检等数据 ……
商业机构在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下,数据的自由流通并不困难。主要还是患者的医疗数据,被严格监管的医疗机构所掌控,如何撬动这块大网,关键在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医疗信息化软件的商业模式的升级。
(2)医疗数据应用层所产生的模式创新
虽然,医疗机构掌握着主要的患者数据,但医疗信息化却是在软件企业帮助下完成的,换言之这部分企业现有的信息化服务是其成型的商业模式,其累计的数据,是其下一步数据应用变现的基础。
全球范围来看,亚马逊、阿里巴巴、华为等掌握了数据存储等硬件层面的市场。软件层面数据主要由部分上市公司所掌握着,这部分企业包括具备HIS产品、CIS产品和搭建区域技术平台优势的软件型企业,比如东华软件、卫宁健康、思创医惠、东软集团、麦迪科技、创业软件、万达信息、易联众、海虹控股和久远银海等公司。后来者而言,再去拼抢这部分市场难度非常大。
部分致力于医疗数据开放的组织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。在这个嫁接数据孤岛互通过程中,必然会出现新的模式。新模式将会落在哪家手中,是占据互联网平台优势的BAT?还是当前这些“占岛为王”的企业呢?
(3)破窗理论终会医疗闭环的沉浸,迎来医疗界的信息自由。
医生可以自由职业,可以相对自由的开诊所,行医自由度全面释放。对于传统医疗的铁屋子,政策在屋子玻璃窗上炸出来了一个洞。医生们透过破窗,纷纷涌入到市场的大潮中,医生凭自己的真医术 站着把钱挣了的时代已经来临。患者的医疗数据终将归还给患者本人,其中有人愿意公开,还有更多的愿意交换,终将实现万物共联。
最终,少数优秀医生将成为医疗数据规则的制定者,患者俯首贴额唯数据是瞻!